跳開環境產業,先看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建立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基礎之上;建立在急速進化的萬物互聯基礎之上;建立在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高度融合基礎之上。
傅濤在《兩山經濟》一書中,詳細論述了,生態文明下環境產業所面臨的背景,不再是原來簡單的重復勞動。他通過四個價值規律,揭示了企業的發展路徑。傅濤認為,書中提到的四個價值規律,第二和第四點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
自然循環產生的價值巨大
生態供給規律強調的是用創造性的勞動鏈接生態循環和社會循環的增量價值,附加于產品或服務,創造價值增量。傅濤認為,自然生態所產生的價值增量遠大于人類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像北京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治理霧霾,而一場風帶來的效果更有價值。人類拼命的調水,不如一場雨發揮的調水能力。遺憾的是這種價值無法捕捉。諸葛亮通過觀察天氣,預測東風將至,并用祭祀做法的動作鏈接到自然要素的東風,東風不是諸葛亮生產的,卻是赤壁之戰取勝的關鍵要素,諸葛亮以做法的方式將自然要素鏈接成戰爭要素,將東風刻畫為戰爭勝利的關鍵人為價值,是將生態價值對價到社會價值的典型代表。環境人能不能通過勞動,鏈接大自然的循環,將大自然的循環增量捕捉到產業身上,這將給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思路。
傅濤認為,未來捕捉自然循環價值的企業才是真正偉大的企業。BAT類企業就是這樣的企業,他們捕捉的是社會循環的價值。以百度為例,它建立了搜索引擎系統,網友既是提問者,也是回答者。在這個系統中,不斷有人提問、有人回答,價值呈指數級增長。BAT類公司都是指數級的增長,他們靠勞動鏈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循環,產生巨大的價值。機器與機器之間的物聯網是第三層級的互聯網,正在產生新的企業巨頭。
自然循環產生的價值還要遠大于社會循環的價值,所以我們定義“兩山經濟”的核心價值是連接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
占據價值奇點,就能成為領跑者
在工業文明時期,產業鏈的分立與分工,生存之道是規模與效率。正因為對規模經濟的追求,因此有了膨脹的交通和能源需求。上下游之間是協同合作、壓榨的關系。生態文明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之上,價值邏輯與工業文明完全不同,沒有顯著的產業鏈上下游,核心是系統性,強調的是暢通、系統和循環。理解了這個體系,才能明確未來的價值在于鏈通。
做類OFO共享單車的企業有很多,做類滴滴的打車軟件也有很多,最后活下來的卻沒有幾家。一個行業中,排名前三的可能會活下來,如果老大拿走了60%,甚至80%的利潤,老二、老三也只能是勉強活著。
傅濤指出,生態文明的特點是流轉性。一個企業是整合別人,還是被別人整合,取決于企業是否占據了價值奇點?!秲缮浇洕分刑岬降牡谒膫€價值規律——“循環奇點規律”,就是在闡述如何獲得生態價值,占據價值奇點。
什么是價值奇點?傅濤介紹,價值奇點在這里指的是,有效鏈接自然生態價值和社會生態價值的關鍵點。成為價值奇點需要具備三方面要素:符合潮流趨勢的出眾;上善若水的時機把控;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最近很火的電影《海王》,其實就是在海洋和陸地之間,占據價值奇點后,逆襲的故事。再如香港、上海、南寧這些城市的發展,都與占據價值奇點相關。當生態社會跨界的時候,原來的末端產物都變成了價值的奇點。
如何理解符合潮流趨勢的出眾?經過調研,傅濤總結幾點:首先要有與眾不同的路線,如中國的四個自信就是美國最畏懼的。不走和它一樣的路,而是重新尋找價值奇點。其次要有令人畏懼的絕活,如俄羅斯的武庫。三是要有足夠大的規模,如北控模式、光大模式。四是要有引領新時代的模板,如綠色動力打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是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也是藍色焚燒標桿項目。五是要成為某一特定范疇的標志。六是要有呼應新時代的模式,如億利的治沙模式。七是要有獨到的地理位置。E20還在繼續征集“兩山案例”,也希望有更多出眾的案例被收錄進來。
上善若水的時機把控。出眾之后,可能會面臨兩種結果:一種是扶搖直上九萬里;一種是木秀于林被風摧。因此,出眾后,還要有上善若水的心法。
E20曾特別組織文化沙龍,探討“上善若水”的豐富含義。北京慈方中醫館館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賈海忠在沙龍上曾指出,上善若水中的“善”其實強調的是“順從”。順勢就會扶搖直上,逆勢風必催之。傅濤認為,順應趨勢不是見風使舵,一個企業需要自己的戰略定力和執著,在周而往復的周期中,始終以積極心態面對,和則扶搖而上,不和則修煉內功等待時機。(詳情請點擊:E20文化沙龍:環境企業要用“上善若水”的心態做事)
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生態社會強調“兩核心一增量”,不僅自己要有核心價值,還要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從而創造增量。
生態社會是流通的,環境產業天生就在價值奇點的可能性上。以前產業處于工業的最末端、城市的最末端,但在生態社會,產業從末端走向中轉,將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一個循環鐵路生態網絡中,價值的本身是客流量,因此只有掌握核心中轉站或樞紐站,才能價值最大化。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