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便捷而味美的餐飲形式,火鍋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四川火鍋、鴛鴦火鍋、自助火鍋,一浪高過一浪,但是醫學研究證明,吃火鍋也有許多弊端,特別是對準媽媽
火鍋對很多人頗有誘惑力,其中包括孕婦,但專家指出孕婦吃火鍋應謹慎
1.人的口腔、食管和胃黏膜比較柔嫩,一般只能耐受50~60攝氏度的溫度,超過這一溫度就容易引起黏膜燙傷,而火鍋的溫度往往大大超過這一溫度,剛從火鍋里取出的鮮燙食物,容易造成消化道黏膜的燙傷,胃黏膜燙傷后,黏膜上皮細胞就要加速進行增殖,頻繁吃回鍋會導致胃黏膜不斷重復燙傷—修復的過程,久而久之可能誘發癌變
2.火鍋的原料一般以羊肉、牛肉、豬肉以及狗肉等為主,這些肉片可能含有弓形蟲,弓形蟲的幼蟲往往藏匿在這類受感染的動物肌肉細胞中,肉眼是無法看到的,有數據證明羊群中弓形蟲的感染率為61.4%,豬為0.6%,牛為13.2%,鵝為35%,狗為70%以上
3.很多人吃火鍋時,習慣把鮮嫩的肉片放到開水中燙一下就拿出來吃,但是短暫的加熱無法徹底殺死寄生在肉片細胞內的弓形蟲幼蟲(寄生蟲卵),很可能使人受到感染,而且幼蟲還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危害母體與胎兒的身體健康
4.火鍋含有大量油脂,熱量較高,湯中還存在大量嘌呤,這都會影響孕婦母子的健康
營養學家們認為,為了使胎兒健康發育,孕婦盡量不要吃火鍋,偶兒食用時,盡量把肉類和蔬菜結合好,注意營養搭配
1.肉類
涮羊肉時,成年人一般都可輕松吃下300~400克肉片,其中所含熱量達1000千卡以上,相當于3碗米飯,相比之下,鴨血的熱量就要低得多了,每100克僅有50千卡左右的熱量,是肥牛肉的1/5左右,孕媽媽對牛羊肉最好淺嘗輒止,多選擇雞肉片、海鮮、血片、百葉等低脂肪的品種,也推薦海鮮和血片,并盡量用白豆腐來代替肉類
2.蔬菜
綠葉蔬菜可以提供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也能部分消除大量吃肉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蔬菜中的纖維素可幫助打掃腸道中黏附的脂肪和蛋白質廢物,還能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按照膳食平衡的原則,吃1份肉類,至少需要兩份蔬菜與之搭配,而且最好邊吃肉邊吃菜
3.調味料
火鍋中常常會放一些滋補原料,如大棗、枸杞、人參、天麻之類,還可能有大量的生姜和辣椒
孕媽媽一定要控制蘸料的數量,因為不論麻醬韭花料還是香油蒜汁料,脂肪的含量都十分可觀,若能夠少加香油和麻醬,轉而添加鮮味醬油和醋,則蘸料熱量可大大降低
4.主食
在開始吃肉前便吃少量淀粉類食物,一則可以幫助控制食量,保護胃腸健康,同時有益營養平衡
孕媽媽吃火鍋時除了要注意食物營養外,還要留意下面這些細節
1.火鍋太遠勿強伸手
假如火鍋的位置距自己太遠,不要勉強伸手取食物,以免加重腰背壓力,導致腰背疲倦及酸痛,最好請丈夫或朋友代勞
2.加雙筷子免沾菌
孕媽媽應盡量避免用同一雙筷子取生食物及進食,這樣容易將生食上沾染的細菌帶進肚里,而造成瀉肚及其他疾病
3.自家火鍋最衛生
孕媽媽如果實在喜歡吃火鍋,最好自己在家準備,除湯底及材料應自己安排外,食物衛生也是最重要的
4.降低食量助消化
懷孕期間可能會出現嘔吐反胃現象,因此胃部的消化能力自然降低,吃火鍋時孕媽媽若胃口不佳,應減慢進食速度及減少進食分量,以免食后消化不了,導致不適
5.進食時間不宜過長
吃火鍋時間過長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休息,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能會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6.火鍋不能太燙
火鍋食物太燙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如果遇到煙酒或不清潔的食物更容易導致疾病
7.掌握好火候
食物煮久了會失去鮮味,破壞營養成分;煮的時間不夠,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切記無論在外或在家吃火鍋時,任何食物一定要煮至熟透,才可進食
參考書籍
1.健康生活圖書編委會編著,孕產婦安全營養全書,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1.
2.趙天衛主編,圖解懷孕40周,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
3.李紅霞編著,最新十月懷胎大百科,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5.
4.紀向虹,張淑萍主編,孕前?妊娠?育兒膳食營養全方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9.
5.《一口氣讀懂生活常識》編寫組編著,一口氣讀懂生活常識,廣東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08.
標簽: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