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江抽水蓄能電站 十五春秋磨一劍紀實

高楠一 24435
文章來源:掌上衢州    

  1月8日,衢州市建市以來單體最大投資工業項目——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式開工建設。60年前,這里是全國水電建設的大學校、練兵場,新中國水電建設的搖籃。60年后,一個新的水電能源項目——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響應著“兩山”理論的呼喚,徐徐拉開建設大幕。從發現電站選點開始謀劃,到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衢江站點列入省2020年新建抽水蓄能電站推薦站點,再到項目開工,十五年,一路走來,衢江抽蓄項目由異想天開、無中生有,到彎道超車、夢想成真落戶水電之鄉——黃壇口鄉。

  1月20日,記者走近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發軔者——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姜水土,探尋電站落戶衢江背后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地方不造水庫,可惜了!”

  2002年,時任舉村鄉黨委書記的姜水土組織鄉干部到安吉縣學習毛竹產業化做法,并到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景區考察旅游產業。

  姜水土此前在衢江多個鄉鎮任職期間,曾建造或參與建造了多座小水電站,頗通水電知識??疾斓哪菐滋炖?,姜水土一直在看地形,看山勢,看巖石,聽介紹,得知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建成運營后年稅收近2個億,帶來數億元旅游收入,姜水土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2003年,姜水土調任原坑口鄉擔任黨委書記。聽說坑口村沿王山自然村,還有幾戶農民用毛竹竿引水發電,姜水土即刻動身,動員農戶下山。“沿王山山勢很陡,不到3公里路,海拔就抬高了400多米。”姜水土回憶,他爬到沿王山村時驚喜地發現,此處是個朝天山塢,地形好,海拔高,自然落差大,是個理想的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選址。“這個地方不造水庫,可惜了!”

  他立即向時任衢江區發改局局長的吾東明及分管區領導等匯報,衢江區隨即開始謀劃項目。當時,邀請了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華東院)的3位專家來現場踏勘。“我為3位專家準備好綁帶,綁在小腿上,爬山的時候,小腿會舒服些。”姜水土回憶說,沿王山山勢很陡,3位專家幾次想放棄登山。“馬上就要到目的地了,拐個彎就到了。”他一次次“忽悠”專家,最終將他們帶到了沿王山村。

  “你是將我們‘騙’上了山啊。”專家們笑言,雖然疲累,但大家很快被眼前美景吸引,這里地形好、海拔高,自然落差大,適合建抽蓄電站,由此,拉開了項目啟動的序幕。而對于姜水土來說,換了一條又一條綁帶,已記不清爬了多少趟沿王山了。

  衢江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吾東明歷任衢江區發改局局長、衢江區副區長、衢江區常務副區長。不論在何崗位,他始終將抽蓄項目揣在心中,在項目推進的每個節點,提前反應、主動出擊。了解到上抽蓄項目必須列入國家規劃,吾東明立即提出衢江抽蓄項目要申報國家規劃,并著手實施。

  辣椒醬敲開“一扇門”

  發現項目站點,到進入國家選點規劃,這一步十分艱難。

  專家認為,該選點適合建設抽蓄電站,但項目需耗巨資搞預可研、可研進行勘探設計,項目不是三年五年能上馬,中途可能會因不確定因素出現而中止,有一定風險。

  特別是省內可建站點較多,排他性競爭激烈,建議無實力不要上,非誠勿擾。

  聞此言,衢江沒有放棄,姜水土更是不愿言棄。整個衢江圍繞該項目一步步艱難地往前挪。

  2010年,華東院受國網新源控股公司和省能源局委托,對衢州市進行抽蓄電站站址選點查勘,編制2020年抽蓄選點規劃。衢江區發改局極力推薦華東院專家到已謀劃的黃壇口鄉站址進行查勘。然而,經初步查勘,專家認為該站址上水庫庫容不足。眼看機會要失去,衢江區發改局干部劉俊峰一邊在醫院照顧住院的父親,一邊通宵準備材料,“見縫插針”抓住機會,堅持向專家詳細陳述“上水庫完全具備蓄水容量條件”,同時提出在庫內挖石方、擴大容量的思路,他懇求專家再一次對站址進行查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華東院推薦黃壇口鄉站址為衢州市抽水蓄能電站的備選站址。而后經多方努力及在京鄉賢幫忙,2011年3月,衢江抽蓄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海峽西岸經濟發展規劃》。

  “抽水蓄能電站列入規劃后,通常做法是等國網來做預可研,因為做一個預可研投資要3000萬元,天荒坪二期、縉云、寧海多年前已啟動預可研,本省有的站點投了3000多萬元,近十年努力尚未列入規劃。”衢江區抽蓄項目建設指揮部專職總指揮吾東明說,此時,衢江區委科學決策,決定搶跑項目預可研。

  同年5月,姜水土起草文本,對接爭取華東院簽訂《關于提前啟動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預可行性研究的協議書》,提前開展項目預可行性報告編制工作,并在當年完成項目預可研主方案設計,把預可研時間提前了6個月。

  衢江抽蓄項目選址在黃壇口鄉,該區域處在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規劃區內,調整和修編相關規劃,刻不容緩。“我參與了規劃調整修編工作的組織協調、關鍵節點把控和指導工作,歷時兩年半,完成此項工作。”姜水土說,這為之后項目順利通過預可研、可研審查乃至建設掃清了障礙。

  回想起那段艱苦而忙碌的日子,姜水土說:“很多時候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項目已走到盡頭。但我們不甘失敗,不言棄,咬牙堅持,正面走不通,曲徑可通幽。經過不懈的努力,項目又峰回路轉,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姜水土分享一個辣椒醬的故事——“有一位專家,小時候隨父母在衢州生活過一段時間。他為人豪爽,學識淵博,樂于助人。我當時剛從衢江電視臺調入區發改局不久,電視臺食堂做得一手極品滋味辣椒醬,我讓食堂備了二瓶。當我們手捧辣椒醬敲開這位專家家門的時候,北京的另一扇門也向我們打開了。”

  “這個問題我們來解決!”

  衢江抽蓄項目的預可研、可研涉及30多個專題報告,需要國土、規劃、林業、水利、環保、民政、文廣等部門提供資料、參數,出具意見,市、區兩級部門默契配合,第一時間派專人解決問題。

  在相關規劃調整與修編過程中,市規劃、發改、電力等部門簡化程序,密切配合設計單位收集資料,陪同專家現場踏勘。衢江區發改局宋志毅、余水林等歷任局長,徐迎紅、項亞利、嚴雪芬等干部堅持把工作做在前,全心全意撲在衢江抽蓄項目上,對接專家、傳遞信息、協調溝通……

  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業主是國網新源公司,但是,為了項目快速推進,市區兩級不等不靠,業主干的事搶著幫忙干。在建立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基礎上,指揮部建立部門“一對一”幫辦服務機制,原先由業主對接省級部門,全由地方政府部門對接;原先由業主派送資料,全由地方政府部門呈送;原先由業主通知事項,全由地方政府部門通知。正是建立這一機制,并借助區級部門、市級部門業務熟悉的優勢,在省級部門反饋意見中足足縮短1個月時間。同時,指揮部還建立抽蓄項目推進考核辦法并列入區綜合爭先考核,將開工所需的30個專項審查報告任務分解到部門,規定報告完成時限。

  由此,衢江區用20個月的時間完成原本平均需要3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可研所需的19個子專題評審。“以至于,盡管磐安抽水蓄能電站早做可研,衢江抽蓄項目進度依然趕超磐安1年,為此,磐安抽蓄指揮部專程前來學習‘衢江速度’。”吾東明說。

  項目推進過程中,能耗問題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按可研報告計算,項目投產后,年耗能總量為12萬噸標煤,衢江區只能騰出6.38萬噸標煤用能空間,無法在區內實現能耗平衡。能耗平衡問題不解決,項目就無法得到核準。

  能源缺口怎么破解?衢江區向市政府提出申請。“這個問題我們來解決!”市經信委安排專人協調對接,專題分析、科學籌劃,并多次會同市發改委、國網衢州供電公司等部門研判分析,最終通過優化全市工業內部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劑全市“十三五”能耗總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等舉措,預計總共可為項目騰出超20萬噸標煤用能空間(包括衢江區通過光伏發電騰出的6.38萬噸標煤用能空間)。

  與此同時,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又積極對接省發改委,爭取省級能耗增量和對該項目的政策傾斜。在項目能耗平衡方案制定后,第一時間提交省發改委,僅一個月時間即破解了項目能耗平衡問題,創出同類項目能耗問題解決的最快速度。

  去年12月4日,省發改委就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核準事項作出批復:同意建設浙江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這意味著該項目進入了開工階段。

  真誠贏得“關鍵一晚”

  擔任區發改局副局長期間,姜水土多次赴杭州華東院、省發改委、北京國網新源公司、國家水規總院等部門對接,密切配合華東院專家工作,協調市、區各職能局、辦、黃壇口鄉等部門形成合力,共推項目。

  2016年9月,項目進入可研階段關鍵時期,姜水土被委以重任,再次出任項目所在地黃壇口鄉黨委書記。

  等待項目移民安置規劃大綱批復期間,衢江區抽水蓄能電站籌建辦公室緊盯文件簽發進度。批復文件送到后,但因等待審查文件較多,會簽暫時停在了省法制辦。該籌建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聶天宏打聽到,下周相關人員就要出差。“項目等不起,我們千方百計、百計千方也要克服困難。”聶天宏說,或許是被真誠打動,在出差前一天,省法制辦工作人員特意為衢江抽蓄項目加班一晚,完成審核。

  2018年12月,電站項目獲浙江省發改委核準,標志著衢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圓滿完成前期工作,轉入全面建設階段。

  “投資近70億元的大項目,其決策流程、審批程序容不得半點馬虎與敷衍。”15年來,姜水土記不清陪同過多少領導、多少專家實地考察;不知道組織過多少場協調會、處理過多少個問題;也不知道為之熬過多少個夜晚,伏案疾書,書寫各種材料和工作方案。

  1962年出生的他已然忘卻了自己的年齡。在這個工程量巨大的項目面前,姜水土感到時間緊迫。

  “我這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這個項目就是我的夢。待到項目建成,我的人生也圓滿了!”姜水土深情地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快馬加鞭未下鞍,萬水千山只等閑。

  “一切為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建設征地、房屋征遷、移民安置、土地丈量……項目配套工程任務繁重。區里成立工作組,深入黃壇口鄉,走村入戶排摸情況,深入群眾做實工作。2016年,吾東明帶著10多名坑口村村民前往紹興寶業集團,實地參觀移民安置房屋,讓村民有了真切、舒適的體驗,“小區設計、房子結構真不錯,真高興以后我們的房子也是這樣的。”這一接地氣的工作方式,也讓群眾更加支持抽蓄項目,一個美麗家園、富裕家園的夢想漸漸在群眾心里清晰起來……

  在衢州市石呈線(315省道至抽水蓄能電站連接線)改建工程衢江段政策處理過程中,涉及126戶197畝土地征用、15幢房屋征收簽約、27座墳墓搬遷。

  到醫院看望拆遷戶、為農戶找房子……工作組帶著感情,貼心為群眾服務,用細之又細的工作贏得了群眾支持。農戶鄭發根與兒子居住在杭州,工作組多次與他聯系,但鄭發根一直沒有回村。11月14日下午4時30分,工作組成員呂亞慶、黃壇口村黨支部書記嚴雨良與一名拆遷公司工作人員登上高鐵,趕往杭州,準備當面做鄭發根的思想工作。由于堵車,到鄭發根家時已是晚上9時30分,呂亞慶、嚴雨良耐心向鄭發根講明情況。鄭發根的兒子卻提出額外賠償要求。“這是這次拆遷的相關政策,大家都按這個標準的。”呂亞慶拿出隨身攜帶文件,一項一項解釋,一點一點說服。“老大哥,咱們村大家都很支持這個項目,以后村里肯定會變得更好。”嚴雨良打起了“感情牌”。通過慢慢引導,鄭發根父子逐漸“松了口”。此時,時間已指向晚上11時,鄭發根的兒子打電話得知村里其他農戶都簽約了,終于表示同意簽約,時間定格在11時40分,距石呈線改建工程房屋征收簽約截止時間還有20分鐘。

  等政策處理完成后,拆遷戶開始騰空房屋。村民劉萍正在待產,她第一個簽約、第一個騰空房屋。“老家越變越美、越來越好,我打心底里高興。”村民藍土林搬到臨時住所,雖然房子破舊,遠沒有舊居住得舒坦,但他全力支持政府工作。村民們積極配合,行動迅速,11月20日,就騰空了15幢房屋。在丈量土地時,部分農戶有些想法,心里猶豫。83歲的老黨員陳三化是坑口村的老支書,他不顧山路崎嶇,主動和丈量組工作人員上山,帶頭丈量土地。陳獻芬既是涉征農戶,又是坑口村村委,還是工作組成員。“要做好其他農戶的思想工作,我自己應該帶頭。”她在最短時間里完成了勘界、丈量,轉身便投入到工作組的工作中去了。“衢江抽蓄項目是衢南山區發展的一大引擎,不僅能有效推進黃壇口康養小鎮的打造,更將促進衢南山區全域旅游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黨委書記袁偉華和全鄉人民一道,憧憬著項目建成后,帶給老百姓一個更具魅力的美好宜居家園。

標簽:水力發電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无码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网址,爽 快一点 深一点,免费AV精品Av片